秋天總是那麼短暫,
短暫到來不及去跟它告別。
既然沒有抓住深秋的尾巴,
那千萬不要再錯過初冬。
潮妹最近總想出去玩,
趁着陽光燦爛,漫步在林茂草豐的地方,
靜靜的放空自己,
享受生活的美好。
最近看到周圍的朋友分享,
“二砂”彷彿刷爆了我的朋友圈,
潮妹記憶裏的“二砂”回來了。

現在的“二砂”是一個文化創意園,
近幾年文創園在其他城市如雨後春筍般湧現,
潮妹抱着“不虛此行”的心態,
必須打卡。
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時代記憶,
對於鄭州來説,這些文創園將喚醒它們。

與喧鬧的中原萬達一路之隔,
伊河路向西,走到老街盡頭,
看到紅砂牆、粉黛草
那就是現在的“二砂”了。

潮妹聽家裏的長輩講過,
二砂曾經是全國最大、亞洲第一的砂輪廠,
二砂譜寫了鄭州工業的輝煌。
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,
斗轉星移,昔日的光芒如過眼雲煙,
它逐漸也退出歷史的舞台。

現在每當提起西郊,
人們總是不約而同的想到三廠、四廠,
很容易將鄭煤機、“二砂”這些老工廠給遺忘。
但在不知不覺中,
這些老舊工廠也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鄭州西郊在悄然之間來了一個華麗的轉身,
昔日那個寂寥蕭條的老廠區,
轉眼間就成了一個繁華熱鬧的文藝之都,
吸引很多人來這裏拍照,
搖身一變成為網紅打卡地。

街道里散落着樹葉 ,
走過一幢幢老舊的房子,
紅瓦藍天、落英繽紛,
陽光透過茂密的梧桐樹,
星星點點的灑在牆壁上,
伴隨着微風習習,
那麼搖曳多姿。
潮妹忍不住上前合影一張。


如今的二砂廠,
工業器械猶在,但運轉聲早已停止。
隔着枯黃的草叢,
廠房大門緊鎖,
牆上寫於上個世紀的標語依舊清晰可見。

整個園區,
處處散發着濃郁的工業復古氣息。
老廠房與工業時尚元素的完美結合,
迸發出新的生機與力量。
這裏便成為鄭州文藝青年的打卡地。



用廢舊材料改造的兒童樂園,
裏面的歡笑聲不斷,
孩子們嗨到都不願意回家了,
獨具一格的蹦牀、壓力罐改造的滑梯玩的不亦樂乎。
慢悠悠散步的二砂退休工人,
聊着新時代的變化,
和對舊時光的懷念,
感慨萬千。
不少文藝青年,
帶着畫筆、相機,記錄着二砂的景象。

隨處可見的指示牌很有特色,
與砂輪廠元素相得益彰;
隨處可見的復古樓房,
有的已經翻新改造,但還保留着原始風格;
有的還是原來的樣子,枯藤老樹自帶文藝感。
這裏是新與舊的碰撞,
既復古又清新,隨手一拍都是景緻。


二砂廣場的地面上,
鑲嵌着一二十條地面銅板,
上面用中文、英文、德文記錄着
關於二砂1953年創立,
到如今六十多年的歷史大事,
直徑40.2米、高10米的“記憶砂輪”,
在新舊建築之間成為了獨樹一幟的存在,
象徵着二砂輝煌的工業結晶。

逛完二砂後,
可以來Times咖啡店喝一杯咖啡,
安靜的坐在咖啡館外,
享受下午的夕陽,
這種感覺真的很休閒慵懶。
店外面是紅磚砌的牆,
門開擺放着簡約現代風的桌椅,
立着小遮陽棚,
配合着街邊的梧桐樹和紅楓葉,
被暖暖的陽光籠罩着,
頗有上海街道的感覺。

逛一圈下來,
潮妹建議喜歡拍照的姐妹,
穿衣風格以工裝、機車和休閒為主,
在遛彎的閒暇之餘還可以打卡拍照來一組大片。
你不妨會發現,
這裏承載着一代人的青春和熱血,
也將通過新的方式傳遞。
可以抽出半天的時間來這裏感受一下初冬的美好,
體驗不一樣的西郊文化。

每一個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記憶,
從前我們都在匆匆趕路,
不曾探索它深處的世界;
如今我們放慢腳步,
感受生活中身邊的那些美好事物,
因為我們生活的地方有着歲月的痕跡。
扭頭再看一眼的二砂,
那裏已不僅僅是鄭州的過去,
也會是我們的現在和未來。
今日互動話題:
你知道有關二砂的故事嗎?